凤阳县划归蚌埠市管辖!官方最新回复......
2021年08月11日 17:04 来源:新安房产网 作者:本站近日,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询问的关于凤阳划归蚌埠,现官方回复来了。
市民政局回复:
(一)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(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4号) 第二条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,加强顶层规划。
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,必须变更时,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、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有利于行政管理、有利于民族团结、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,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、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,制订变更方案,逐级上报审批。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。
第三条 行政区划的设立、撤销以及变更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时,应当考虑经济发展、资源环境、人文历史、地形地貌、治理能力等情况;变更人民政府驻地时,应当优化资源配置、便于提供公共服务;变更行政区划名称时,应当体现当地历史、文化和地理特征。
第七条 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
(二)自治州、县、自治县、市、市辖区的设立、撤销、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、自治县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;
(三)自治州、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,县、市、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。行政区划应保持相对稳定,凤阳划归蚌埠,是更好地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,也是蚌埠、凤阳广大人民群众的夙愿。由于大的行政区划调整需由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,统一权衡,制定方案报国务院批准。
我市也迫切希望凤阳县划归蚌埠市管辖,助推蚌埠市打造成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,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支撑。
此前,也有网友提出建议。
网友留言
网友留言称,蚌埠市一直想把凤阳划过来,也是蚌埠市民的心愿。
蚌埠地域人口受限制发展缓慢,蚌埠一体化发展也受行政区域限制,蚌埠始终在省里发展没什么太大作为。
没有明显的进步,省里提倡淮河流域发展,皖北中心城市,经济是蚌埠的短板,让皖北其他城市不服。
蚌埠把凤阳划过来,更有利于淮河流域发展,这也是蚌凤人民的期望,凤阳人大多数没有去过滁州反而来蚌埠生活创业的很多,人文环境基本一样。希望省里努力一下,蚌埠人民感谢你们 。
安徽省民政厅回复
安徽省民政厅回复表示,根据国务院《行政区划管理条例》规定,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,必须变更时,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、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有利于行政管理、有利于民族团结、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,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、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,制订变更方案,逐级上报审批。
调整凤阳县隶属关系属于重大行政区划调整,涉及面广,与经济发展、历史文化、资源配置、群众利益等密切相关,应由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先行协商达成一致并共同制订变更方案,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。截至目前,相关各方人民政府尚未取得一致意见。
在此前召开一年一度的“两会”,会上,有人大代表提出,要加快“龙凤(蚌埠龙子湖区与凤阳县)一体”化建设。
“龙凤(蚌埠龙子湖区与凤阳县)一体”发展是蚌埠实现“三地一区”两中心(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新兴产业聚集地、改革开放新高地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,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)的目标定位,充分发挥“四区两基两枢纽”基础优势的重要支撑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加快发展十分必要。
凤阳县是硅基产业原材料石英砂主产地,也是全省硅基产业集聚地,其目标是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,而 蚌埠市正在打造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,“龙凤”两个千亿级产业规模正在加速形成。当年,因人才、大学、硅基科研机构云集,成就了美国“硅谷”;而今,蚌埠市东片区均具备这些因素和优势,也一定能够打造成为“中国硅谷”。
随着蚌埠城市不断扩张,凤阳县将成为蚌埠市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,这也是加速推进蚌埠城镇化的有效路径。扩大消费、吸引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,从有关数据统计,凤阳县恰恰是拉动蚌埠消费的重要主体之一,不少凤阳人选择在我市购房和消费。
基于上述原因,蚌埠市人大代表王峰建议,从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方面综合考虑,加快空间规划调整,加速推进“龙凤一体”进程,实现蚌埠东向发展战略,力争把蚌埠东片区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新中心和“中国硅谷”。
“在生产方面,打造产业兴。”王峰建议,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,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。加快建设中央创新区,利用玻璃设计院实验室、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工作站等创新资源和我市东片区高校聚集的人才优势,主动对接凤阳企业创新需求,帮助他们解决石英砂精加工的技术问题,提高硅基原材料的附加值,为蚌埠中下游硅基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。
蚌埠市硅基项目基金要加大对东片区引进科研机构的支持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,积极申报和打造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,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人才引进、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平台,为科创人员和机构提供良好的创新载体和环境保障。制订动态《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》,全方位引进、培养硅基高端专业人才。
立足东部门户,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。在近期实施的蚌埠市空间规划调整中,把与凤阳县毗邻的31平方公里的区域纳入城市规划区,拓出“龙凤一体”发展空间。打通连接临港产业园与高铁工贸园的曹山路、司马庄路、LS2路和高汪路4条道路,穿过京沪线,形成铁路货运、高铁、高速公路和港口水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。同时,贯通高铁工贸园区的14条道路,打通连结凤阳的中环线、黄山大道主干道,形成纵横路网,把临港产业园、高铁工贸园与凤阳工业园连成一片,建成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区。
凤阳县发展战略是拥抱蚌埠,目前在道路建设、产业布局和政府西迁等方面,已经与蚌埠边界实现“无缝对接”。建议今年应尽快打通黄山大道和中环线。对垃圾填埋场、法院刑场和医废处理场、殡仪馆这“三馆一场”,建议打造固体废物处置产业园,加以美化绿化亮化,不要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;加快融合发展, 凤阳县政府与龙子湖区政府驻地直线距离8公里,与市政府距离14公里。两地生活习俗相近,人员相亲、交往频繁。这种难以割舍的人缘地缘,必须实施一体化融合发展。
要主动协调沟通,加大投入力度,尽快实现我市与凤阳县公交相通、道路相连、绿化相接、医保互认。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蚌埠东出口开通、高铁蚌埠南站东站房建成,进一步优化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, 敞开大门迎接凤阳,打造蚌埠市最美“东大门”;繁荣商贸服务。依托龙子湖景区内已具规模的观光、餐饮、夜市经济综合体, 打造富有特色的东片区网红“打卡地”,带动东片区夜经济的蓬勃兴起, 让东片区夜晚亮起来,“夜经济”活起来,新“夜”态呈现出来。结合我市“中央创新区”启动建设,适当配置会展、酒店、商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办公、休闲空间。
龙子湖东岸以东,大学城、高铁蚌埠南站附近,人口已经超过10万,目前没有一家综合性大医院, 建议设立一家三甲综合性医院,解决居民和学生的就医需求。同时,吸引一批商贸服务业总部落户区内,发展服务外包、跨境电商、会展经济等,尽快集聚就业人群。让更多的凤阳人来蚌埠购房、落户,在就业、就学、就医、游、购、娱等方面,有更多选择、也更加便捷、获更好服务、得更高享受。
发展文化旅游产业。连通凤阳旅游资源与龙子湖4A景区优势,结合东、西芦山和锥子山、老山,烈士陵园、栖岩寺佛教文化园和汤和墓等景点众多的优势, 加快打造东片区文化旅游板块,与大明文化产业园和“湖上升明月”景区连接起来,融为一体;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。打通龙子湖上游水系,引水入城、还水于民,让东片区与凤阳县城水系流起来、串起来、活起来,把我市东片区与凤阳县城建成山水相依的灵性福地。
总之,要加快“龙凤一体”建设,连点成线、连线成面,逐步融入一体,实现东片区的“倍增”效应,为蚌埠早日形成“中国硅谷”,建成“三地一区”两中心注入不竭的力量。
1、本页面若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。
2、本页面所转载的内容观点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3、本页面内容涉及到销售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售楼处为准。
